“双城记”再落一子!重庆市委书记实地考察
撰文丨高语阳
5月13日至14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合川区、潼南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袁家军指出,要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通一体化发展中的堵点卡点,形成同心同向同行强大合力。
展开全文
渝西八区包括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身处重庆西部、成都东部,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部主轴上。在重庆向西、成都向东相向发展的背景下,渝西地区迎来发展机遇。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根据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四川、成都正在奋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川渝两省市GDP由2019年的6.9万亿增长至2024年的9.7万亿,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关口。
然而,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数据中,成都市、重庆主城都市区两大核极GDP占比超55.7%,呈现出区域发展两头重、中间轻的情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想要开创新局面,成渝中部崛起是必答题。2023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布局成渝中部崛起。
对于重庆而言,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重庆市“重仓”渝西地区要从2023年开始说起。
2023年5月,袁家军前往江津区、永川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把渝西地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增长极。
2023年6月12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
2023年5月,袁家军前往江津区、永川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把渝西地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增长极。
2023年6月12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
在高位开局之后,渝西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5月14日的座谈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以及渝西八区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袁家军提出新要求,市长胡衡华出席会议。
第一,交通是先导。
成渝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一度是制约成渝城市群崛起的一大掣肘。随着对内对外开放布局和发展,渝西地区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当前,渝西地区大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例如,渝西的璧山机场,旨在打造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产业链枢纽,2030年左右建成投用,实现“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机场发展新格局。
袁家军这次调研中,前往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袁家军考察枢纽运行情况,强调要健全建管运机制,增强集疏运能力。
他还指出,放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第二,产业是关键。
重庆市制造业基础好,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重庆时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渝西地区产业基础扎实、承载空间广阔,是全市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在《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渝西地区被赋予“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保障科技创新空间需求”的重任。
此前,重庆发布《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袁家军在这次调研中前往潼南汽车后市场产教融合基地,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实地考察实训室,同正在开展实操训练的师生交流。他要求,着力打通制约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痛点堵点。
在座谈会上,袁家军指出,要构筑一体化现代产业新高地,加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科创走廊,提升产业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水平。
评论